汽车可穿戴设备|给车主带来绝佳的驾驶体验!

2018-05-26 14:44:38分类:行业资讯5052

     目前全球领先的汽车厂商都开始涉足车联网领域。苹果、谷歌等企业在尝试通过多屏互动、操作系统延伸的方式让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实现互联化升级。

  此次汽车可穿戴设备及生活平台的发布,显示国内互联网企业正借助软件和数据资源进入汽车市场,并通过开放平台推进车联网产业链的丰富。从长远看,这将给用户带来更安全、更丰富的用车体验。

  

 

  汽车可穿戴设备简介:

  很多智能穿戴设备,根据汽车厂商的需要,来研发产品,或者研发APP.虽然这种做法并不新鲜,但不失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扩展其应用领域的好方法。手环手表等设备应该是智能家居的钥匙,而且这种将传统功能融入新设备的方法,也更便于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汽车领域,安全与方便一直是用户首要考虑的因素。

  现在不少厂商在考虑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时候,往往会塞入各种功能,似乎它们可以作为一款独立的设备使用,但与手机的配对暴露了其无法独立 的短板。在具体的场景中,可穿戴设备要甘作配角,即使是一款不能记步和测心率,只能作为车锁和门锁钥匙的手表,一样可以被称为智能手表,而且更容易被用户 接受,目标用户也更明确。

  汽车可穿戴设备实例:

  奔驰、沃尔沃等车企研发的智能手表、手环,提供了远程控制汽车的功能,并且方便驾驶员对汽车的状态、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然而,近年来推出的新车型,均标配能够兼容不同的手机操作系统。车-机映射逐渐成为消费者使用车载系统的一种趋势,利用智能手机来查看汽车的状况,在汽车领域早已普遍。而且,一些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汽车,也完全能够使用手机来完成指令的输入,更加成熟的语音识别系统也使这一功能更加完善。反观更加小巧的手表、手环,不仅在操作体验上稍显不足,且信息的显示数量也受到屏幕尺寸的制约。

  戴着智能设备开车

  首先,我需要把iPhone插入到汽车的Lightning Connector 连接器上,而这个连接器位于仪表板下的小储物柜里。这是一个明智的安排,可以让驾驶者远离iPhone的诱惑。于是中控面板的7英寸屏幕就变成了梅赛德斯数字 DriveStyle应用的界面,不过该应用仍然是在iPhone上运行的。

  你可以把DriveStyle想成是信息娱乐和导航的主平台,从iPhone传送到中控台(目前DriveStyle仅支持iOS)。然后你用蓝牙连接Pebble和iPhone,把Pebble当作外设控制器来使用。像这样,这些设备就形成了一个菊链 (注:Daisy-Chain,一种沿总线传输信号的方法,其中设备串联,而信号则从一台设备传向下一台设备)。梅赛德斯的这个想法固然不错,但仅用Pebble是无法完成全部设置的——驾驶者还是需要使用前排座椅之间的模拟旋钮。

  我把旋钮转到“媒体”(Media)类别,再转到“辅助功能”(Aux),把Pebble添加到这个菊链中。你可能需要花一点儿时间来才能把它们连接起来,但一旦完成连接,设置起来也不算特别复杂。设置成功后,车辆的发动机一运转,Pebble的左上角就会出现一个汽车形状的小图标。

  请记住,奔驰CLA 250本来就自带本机仪表盘信息娱乐和导航功能,驾驶者用模拟按钮控制这些功能,并在中控面板上的7英寸屏幕上查看相关信息。DriveStyle和Pebble取代了那些老派按钮。数字化的目的就是击败模拟世界及其战斗力为渣的应用。

  三个基本操作模式:

  1.持续性(Constancy):设备是一直运行,时刻准备与用户交互,而手机是解锁屏幕之后才能交互。信号流是从人到设备,从设备到人。

  2.增强(Augmentation):用户其他事情时,设备同时在运行并为人服务,增强智力或者感官。

  3.调解(Mediation):手机是手持设备,而可穿戴式设备可以成为身体的装备,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封闭(Solitude):设备可以作为信号过滤器,比如广告等不希望看到的媒体。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改变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

  隐私(Privacy):在手机上输入密码或者使用电脑工作,是有可能被其他人窥视。可穿戴式设备可以像衣服一样保护我们的隐私,其他人并看不到我们与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未经过你的允许,他人是不能操作设备的。

  

 

  相关信息:

  2014年5月5日,腾讯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发布路宝APP+路宝盒子,这是车联网的首个汽车可穿戴设备。

  如今可穿戴设备已日渐流行,与此同时汽车可穿戴设备也开始显露头角,这将为汽车驾驶增加更多便利和乐趣。正在此间举行的2014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一些创新的互联网产品与观众见面,其中腾讯发布的路宝APP+路宝盒子引发业界关注,这是腾讯试水车联网的首个落地产品。

  汽车可穿戴设备发展:

  去年MINI所推出的智能眼镜,可以产生类似“X光”的视觉效果,通过与汽车周围的摄像头相连接,并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整合处理后,驾驶者可以在眼镜中“看透”A柱和车门,以消除这两个位置的盲区。由此来看,这款智能眼镜与汽车的摄像头、雷达系统进行互联后,就具备了“HUD”之外的功能。

  此前,乐视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刘弘在博鳌论坛中表示,“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能给用户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设备,而是它背后完整的生态系统。”他认为,可穿戴设备不是一种产品,而是让用户享受到内容和服务的入口。塔塔咨询服务公司亚太区总裁GirishRamachandran同样认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搜集大量信息,要与多方面相结合。比如,使用智能眼镜导航到达目的地时,根据时间、车辆的状态、驾驶员的目的,及时推送附近餐厅、4s店、加油站、充电桩等场所;给智能手表增加监控驾驶员身体状态的功能,并及时调节车内空调的温度、座椅位置,甚至推送周边的医疗机构。与外界资源形成功能上的交叉,或许才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下,未来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价值。

  实际上,一些车企已经有所意识,并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此前,日产发布的一款概念手表,不仅可以读取汽车的行驶状态,还能够检测到驾驶者的生理状态,来监控其疲劳程度。同样,福特还在近期专门成立了“汽车与穿戴式设备体验实验室”,用于研究可测量驾驶者疲劳程度、血压、心跳频率等生理状态的可穿戴设备,以协助汽车内定速巡航、自动刹车等辅助驾驶功能的开启。

  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表示,未来的汽车将不仅是一个出行的工具,还是一个虚拟的秘书,甚至是赚钱的利器,通过大数据的管理平台,不仅能够对驾驶者的不良习惯提出进行反馈,还能为车主定制专属的服务。说到此,笔者不禁想到,如果将这些功能,被集成在一款可穿戴设备中,并能够与更多的车型相兼容,那么所谓的“定制化”服务,将不再限定于特定的车型上,而是交给这个设备来完成。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