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皮带低调归来 能否冲出重围

2017-04-25 15:53:30分类:行业资讯4901

  可穿戴市场今年可谓是格外的受欢迎,尤其是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和智能眼镜为主体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今年更是在市场上引起了一股极为强烈的风向。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可穿戴设备发展起来的呢?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市场前景又真的能在未来一直保持下去吗?

  把时间拨回到三年前,2012年4月,谷歌发布谷歌眼镜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大幕彻底拉开。也就是从那时起,智能穿戴市场便成为众多创业者瞄瞄准的一个导航方向,似乎只要把产品做出来了,他们就能凭借智能可穿戴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毕竟谷歌产品一开始最高的售价可是高达1500美元的。

  于是,大量的智能穿戴设备在那之后不断涌现,从手环到手表,甚至内衣胸罩这些贴身衣服,纷纷变身为智能穿戴设备。另一边厢,各类市场调研企业和机构,纷纷“配合”地每年发表预测,描述智能穿戴的市场有多火,出货量有多大,这里就有一份新鲜出炉的预测: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CS Insight在一份报告中作出的预测,2015年可穿戴设备销量约为8400万台,未来5年内可穿戴科技产业将增长2倍,到2019年可穿戴设备销量将达到2.45亿台。

  一方面是媒体不断看好,而另一方面,智能穿戴设备却渐渐进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最直接的例子就是Apple Watch,虽然顶着苹果公司的金漆招牌,但苹果一直拒绝透露Apple Watch销售情况的官方数据,原因不言自明。

  智能穿戴产品目前的尴尬局面,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佩戴习惯算是其中一个,什么是佩戴习惯?智能穿戴产品——比如智能手环,产品的属性决定了用户想要获得或者使用某种功能,必须把产品戴在身上,有些功能甚至必须贴着皮肤才能使用,比如心率监测。那么问题来了,人们能坚持戴多久?

  调查数据显示,智能手环购买者40%持续佩戴不超过一个月,60%不超过三个月,一直坚持使用的不足10%。这组数据很好地证明了,用户的佩戴习惯难以改变。尽管智能手环厂商们花了大量功夫让手环变得越来越好看,希望以此换取在人们手上停留更长的时间,结果却收效甚微。与其改变用户的习惯,不如改变产品去迎合用户。

  退一步说,智能手环即便解决了佩戴习惯问题,依然还有其他更严峻的问题,比如说续航。Apple Watch自不必说,你无法否认,一天一充的高频率确实让不少喜欢这款产品的人望而却步。主打运动的Fitbit和Jawbone,也好不到哪儿去,续航7天已是极限。小米手环倒是这方面的“高手”,据说能续航30天,问题是,你会成为刚才提到的那40%的人吗?

  说到这里,近期在京东众筹的一款智能穿戴设备,也许能给尴尬的智能穿戴市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一款名为ebelt智能皮带的可穿戴设备,由于把传感器等电子元件内置在皮带扣头里面,在外观上,ebelt和普通皮带别无二样,人们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般皮带来使用,因此从佩戴习惯的角度看,不存在无法坚持的问题,毕竟相当一部分人,可是每天都要需要皮带。

  另一方面,ebelt智能皮带官方宣称,得益于Dialog超低功耗芯片和科学周密的算法,ebelt的续航时间长达两年。到底能否达到这么长的时间,还有待市场反馈,但即便打个对折,续航一年也是一个相当逆天的时间,这样看来,小米手环30天的续航也就小巫见大巫了。

  迎合用户佩戴习惯,加上夸张的续航时间,ebelt很好地抓住用户的痛点,但评价一款产品是否成功,终究要用数据说话。智能皮带为智能穿戴设备爱好者提供了一种新选择,与此同时,智能穿戴行业的的混战,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